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正确,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和矿山机械等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的创新性研究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二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
智能制造工程是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人工智能及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工科专业。其集成了数据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是“制造强国战略”核心单元。k1体育娱乐平台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设立是响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助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专业着力培养能综合应用智能制造理论、人工智能、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计算机技术进行智能制造工艺、装备开发与制造的专业人才。
智能制造专业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教师22人,专任教师20人,实验教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5人、副教授(高工)9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8.3%以上,陕西省科技新星及陕西省青年百人计划学者各1人。本专业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0余篇),主持省部级等教改项目20余项,获批国家级及省级一流课程各一门。
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陕西省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陕西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筑路机械测试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基地拥有数控加工中心、3D打印机、桌面级机械臂及产线系统、机器人、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专业拥有产学研相结合、具有煤矿机电特色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14个,专业实验室12个,拥有一支矢志西部、励志进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强化创新创业训练,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研究训练覆盖面,激发研究潜力。专业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和创新实践内容,方便学生远程在线进行各类创新性实验。
三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源于1958年开设的矿山机电专业,该专业1972年调整为煤矿机械化、煤矿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维修两个专业,后又调整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994年增设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1998年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2年开设工业工程专业,基于国家教育发展及学校、学院发展需要,2019年我校申报并获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并于202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并获批本科第二专业招生。本专业依托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能综合应用智能制造理论、人工智能、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计算机技术进行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开发和制造,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文化素养、宽厚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级别的创新型与应用型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推进,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在智能制造工程、机电及自动化工程、人工智能及应用、计算机等领域均可就业。随着煤炭生产智能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本专业在我校极具竞争优势的煤炭行业就业前景同样广阔。推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巨大变革。智能制造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专业弘扬“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秉承“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依托西部资源优势,强化煤矿机电特色,努力构筑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煤炭行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